著工業園區產業發展與規模逐漸壯大,需要管理的重點要素不斷增多,出現的管理問題千變萬化,亟待處理的數據量呈幾何增長,主要靠人力解決信息采集、分析、處理的傳統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日益繁雜的管理需求。為了解決此問題,可將物聯網技術融入工業園區的管理模式中,發揮其廣覆蓋、低成本、高速率、高安全、高穩定等優勢,提升工業園區精細化管理水平,創新工業園區管理模式
建設定位
要運用物聯網技術對工業園區進行升級改造,首先應當了解工業園區的建設需求,以需求為導向,分析基于物聯網的工業園區建設定位。
工業園區是以傳統產業為主導,即以紡織、制造、服裝、食品加工等輕工業以及煤炭、電力、鋼鐵等資源消耗型工業為主導特征的工業園區,普遍存在發展動力不足、產業結構不優、安全事故無管控、環境污染嚴重、能源消耗過大、配套服務不便利等問題。需以工業園區管理模式升級優化為切入點,利用物聯網技術,通過各類視頻監控、傳感器、射頻識別、智能終端等方式,按照通用的標準協議把相關感知端與應用系統相連接,進行信息交換與共享,實現智能化識別、采集、定位、監控、預警和管理,創建智慧化管理體系,全面提升工業園區在安全生產、環境保護、能源監管、公共管理等方面的綜合管理水平,為園區企業營造更優質的經營環境,為園區合理布局、結構優化、產業集聚、完善配套等提供強有力的支撐。
因此,基于物聯網的工業園區建設定位應為“安全”“綠色”“節能”“便捷”,構建物聯感知、綠色低碳、智慧服務的新型工業園區,大大提升工業園區的核心競爭力,提高安全監管能力、環境保護能力、能源監控能力、配套服務能力,通過物聯網+ 智慧應用對園區進行精細化管理,提高園區空間升值潛力,擴大園區招商引資吸引力,進而大力提升園區社會與經濟雙重效益。
總體功能架構
基于物聯網的工業園區總體功能架構自下向上分為感知層、設施層、應用層、平臺層等不同的部分。
1. 感知層
充分利用高清攝像頭、傳感器、GPS、RFID 標簽以及其他類型智能終端設備,在不同的場景下感知、監測、采集、上報園區內各方面數據,供上層平臺處理、分析,并向應用系統提供數據支撐。
2. 設施層
用于構建平臺運行的軟硬件環境。硬件環境包括服務器設備、存儲設備、網絡設備與相應的機房及配套條件;軟件環境主要包括服務器、存儲等設備正常運轉所需的操作系統、數據庫等第三方軟件。
3. 應用層
根據工業園區建設定位,基于物聯網技術定制開發安監管理、環境管理、能源管理、公共管理等應用系統,今后依據園區發展穩步升級舊應用、持續拓展新應用。
4. 平臺層
搭建物聯網管理服務平臺,主要包含支撐服務與數據服務兩類,可細分為設備管理、用戶管理、數據管理、數據共享、研判分析等部分。